6月30日下午,省政協召開人口資源環境發展態勢分析會,聚焦“加快建設綠色生態屏障”主題議政建言。省政協副主席牛立文出席會議并講話。
會上,省地礦局黨委書記、局長朱學文等8位委員及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作了發言。
朱學文指出,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省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不斷加大礦山地質環境修復治理力度,取得較好社會、經濟和生態效益。面對新時代新需求,我省廢棄礦山生態修復仍面臨資金缺口較大、基礎支撐能力較弱、地方管理法規較舊等困難挑戰。
朱學文建議,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,深刻領會“人不負青山,青山定不負人”的科學論斷,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之路。結合我省實際,建立健全“四大體系”,打好廢棄礦山生態修復“組合拳”,推進廢棄礦山治理“升級版”,逐步使廢棄礦山變成綠水青山,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。一要完善管理制度體系。組織修訂《安徽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條例》,進一步建立健全礦山資源高效利用制度、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、廢棄礦產修復責任制度。嚴格按照“綠色礦山”建設標準,邊開采、邊治理,堅決“遏增量”;加快廢棄礦山治理,及時“減存量”。二要建立日常調查體系。在現有礦山地質調查基礎上,有計劃開展全省礦山地質環境詳查,重點開展長江經濟帶、淮河沿線、環巢湖地區、兩淮采煤塌陷區等重點功能區、主要礦山資源集中開發區詳查,掌握全省礦山地質環境現狀。三是健全動態監測體系。采用新技術新方法全方位、全天候、高精度進行礦山動態監測。建立全省礦山地質環境兼動態管理暨信息化平臺建設,實施大數據管理、云平臺指揮。四是探索多元治理體系。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辦法,加快構建政府為主導、企業為主體、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體系。
長期以來,省地礦局發揮地質工作基礎性、公益性作用,積極參與全省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規劃編制、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體系建設等,高質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項目,為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。(局辦公室 王躍)